曲陽石雕屬獨特的藝術、獨特的產業,是由藝術演繹出的產業,產業依托藝術而生存、發展,藝術在產業的基礎上升華。這個產業是無法在其他地方復制的,具有“護城河”的競爭優勢。它正沿著藝術、產業、園區的路子發展著,繁衍著。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造,曲陽石雕要保持藝術長青、產業做大做強,創意、設計是關鍵。具體做法:推出有自己知識產權的作品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防止低水平的互相抄襲;推動藝術和文化的產業化,實行龍頭企業帶動,實現產業集聚和增值。城市雕塑
一、兩千年傳承不衰的雕刻技藝
■ 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,始于漢、興于唐、盛于元
曲陽歷史悠久,是河北省歷史悠久的縣之一。曲陽雕刻始于漢、興于唐,而盛于元,是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。在唐代時就已成為北方漢白玉雕像發源地和雕造中,自漢代起至今的2000多年里,曲陽雕刻藝術薪火相傳,名人輩出,創作了諸多傳世佳作,贏得了“天下咸稱曲陽”的美譽,成為有名的石雕之鄉。得天獨厚的大理石資源,根深葉茂的雕刻文化,兩千年傳承不衰的雕刻技藝,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隊伍,以石雕為龍頭的當代曲陽雕刻業呈現出“百花齊放”的繁榮景象。
據考證,滿城劉勝墓出土的漢白玉男女俑就由曲陽黃山漢白玉雕刻而成,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為久遠的曲陽石雕作品。曲陽王臺北村的狗塔,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一條義犬而修建的。狗塔共13層,高約50米,由黃山漢白玉和磚瓦精筑而成。塔內一至四層的石壁上刻有浮雕壁畫,構圖嚴謹,布局勻稱,藝術性較高,代表著當時曲陽石雕藝人的藝術水平。曲陽"狗塔"是中國早的紀念碑式大型石雕建筑物之一,也是東漢時期石雕藝術成就較高的建筑物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佛教盛行,全國各地建寺修廟、鑿山開窟,規模浩大,曲陽石雕由此得到了飛速發展,這一時期,曲陽石雕藝人們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,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雕刻才藝,雕刻出眾多的佛教造像。
唐代,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繁榮,曲陽石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,曲陽由此成為我國北方的雕刻中。
元代,曲陽雕刻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,技藝高超的曲陽石雕藝人在元大都興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明、清時期,宮殿、陵墓和園林的營建中,曲陽石雕藝人們將他們精湛的雕刻技藝盡情發揮,幾乎達到登峰造之境。在頤和園蘇州街北岸的兩塊護岸石上留有"曲陽匠師"的刻字,成為曲陽石匠參與京城園林建設的珍貴史料。